三河镇的历史成因
肥西县三河镇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远古时期,为巢湖中的高州,因水草树目茂盛,鸟鹊栖息,古名为“鹊渚”,后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长期淤积成为陆地(据清雍正“合肥县志记载:三河镇外环两岸,中峙三洲,而三水惯于其间,故曰三河”),南北朝后期称“三叉河”,明清称“三河镇”。
三河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昭公五年”吴、楚“鹊岸之战”,清咸丰八年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部歼灭湘军主力李续宾、曾国华部6000余众,史称“三河大捷”,三河因此而闻名海内外,留下“鹊渚十里闻酒香,三河美酒醉英王”的佳话。
三河以水乡古镇为特色,又因为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特有的商业气息,荟萃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景观,即古巷、古桥、古庙宇、古街、古民居、古茶楼、古戏台、古城墙。2012年三河镇被相关部门授予“中华美食第一古镇”。
三河米酒的由来
在宋代,三河作为天下闻名的古商埠,盛产一种用糯米酿造的名叫“金波酒”的甜酒。据传,每逢家中添丁都要酿造此酒饮用;也是当地最受欢迎的一种酒;本草纲目中称糯米为“江米”又称“元米”,糯米具有性温和,含糖份大等特点。江淮地区气候潮湿,是南北冷暖气流交汇之处,气温起伏较大,人比较容易患伤寒;,为解决此问题,据传一般多食糯米制品御寒,以达到疏通筋骨,增加血液循环,后又因糯米酒营养丰富,含糖较多,酒精度较低等优点,发展为每逢喜事,男女老少皆饮此酒。
解放后,三河酒厂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在原有私营小作坊的基础上组织技术力量挖掘民间酿造工艺精华,于1949年开始生产“巢湖甜酒”,在江淮地区风靡一时, 80年代,巢湖甜酒被抢注,改为三河糯米封缸陈酒,为了不使具有三河当地特色的封缸酒消失,并将此酒发扬光大,作为三河旅游业的配套产品,2008年在三河酒厂原有人员及技术力量的基础上由合肥三河四子集团投资成立合肥三河四子同乐酒业公司开始生产“封缸糯米酒”;目前,三河四子集团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利用自身优势与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合肥学院、阜阳师范大学共同开发研究适应现代需求的营养性封缸米酒。
三河米酒品牌发展八个原点
一、黄酒(米酒)、葡萄酒、啤酒是世界很早的三大酒
二、巢湖、合肥、六安为水稻主产区,年产优质糯米15万吨,利用糯米酿制米酒,一可以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发展农村经济,解决粮食剩余问题;二可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
三、糯米酒在三河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广为流传一种名叫“金波酒”的甜酒,也是当地很受欢迎的一种酒。
四、建国后成立的三河酒厂于1951年组织技术力量,挖掘民间工艺精华,选用上等糯米,密封于缸中一年以上,经压榨过滤而成,系纯天然发酵型酒,取名为巢湖甜酒,后来叫糯米封缸甜酒。

|
|
|
五、此酒于1981、1983、1985年连续三届获安徽省优质产品称号,
1987年获首届中国黄酒节一等奖,
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1988年获安徽省星火计划奖,
1990年获轻工部等八部委联合授予铜奖
1991年获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
1994年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2006年获安徽市场畅销品牌
2011年被评为诚信维权单位和消费者信得过单位
2013年被安徽商报、合肥网授予安徽市场品质信得过产品
2014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6年获肥西县老字号称号
2020年获安徽省老字号称号
1989年被国家经委编入“中国土特名产辞典”, 在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酒” 一 书中有详细介绍。
六、为了不使具有三河当地特色的封缸酒消失,并将此酒发扬光大,作为三河旅游业的 配套产品,2008年在三河酒厂原有技术力量的基础上由三河四子集团投资成立合肥三河四子同 乐酒业有限公司开始生产此酒。
七、同乐酒业利用自身优势与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合肥学院、阜阳师范大学共同开发研究营养性封缸米酒。
八、同乐酒业目前按1500吨兴建投产该项目。